著實研發新領域、新技術的高端產品,適應
市場需要,推動數控行業的技術革新
本報記者昨晚連線新華社國際部評論室高速鉆孔攻牙加工中心主任、國際問題專家江亞平,請他分析建設匈塞鐵路意義和中國與中東歐關系發展變化。
1.中國出于什么樣的考慮,與三國合作建設匈塞鐵路?
答:三國合作建設匈塞鐵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將惠及各方,有利于促進兩國和本地區經濟發展。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目前鐵路總里程世界第二,高鐵的運營里程世界第一。鐵路的裝備、技術和施工經驗都很成熟,性價比高。匈牙利和塞爾維亞一直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系,中國幫助修建匈塞鐵路,既可幫助這兩個國家基礎設施轉型升級,促進兩國間的人員和貿易交往,也有利于消化中國過剩產能,讓中國的裝備制造業走向世界。中方幫助上述國家修建鐵路,可將鐵路合作打造成中國與中東歐合作的新亮點,使其成為中國與中東歐的友誼新紐帶。
2.有媒體報道,中國將給中東歐國家帶去100億美元的專項貸款,以促進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羅馬尼亞媒體以“19年來的首次訪問”、“歷史性訪問”形容李克強的來訪。這代表中國和中東歐怎樣的多邊關系?
答:李克強總理首訪中東歐有兩個背景,一是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不久,這次會議對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對中國的內政外交都將產生重大影響;二是11月21日第十六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在北京舉行。中歐雙方在會議上共同發表《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李克強總理作為中國新一屆政府首腦出訪中東歐,對構建中國與中東歐新型關系意義重大。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必將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重大的影響,為中歐深化戰略合作帶來更大的機遇與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中東歐雙方經濟互補性強,都是新興市場國家,能夠滿足對方的發展需要。
3.有媒體說,中東歐地區被稱為中歐經濟合作的“橋頭堡”,從直觀的地理位置上看,中國商品進入歐洲,中東歐是天然的通道或者說是跳板。您怎么理解?
答:可以從兩個層面上理解。一是從地理位置上看,中東歐是進入歐洲大陸的“大門”,是連接中國與歐洲合作的重要橋梁,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決定幫助匈牙利、塞爾維亞以及羅馬尼亞等國修建鐵路等基礎設施,也是為今后逐步打通中東歐與西歐和亞洲的交通,最終形成跨歐亞大陸的交通干道做鋪墊。
二是從經濟角度看,過去中國對西歐發達國家的經貿往來比較密切,與中東歐展開的合作不夠充分?,F在,隨著西歐等發達國家陷入債務危機,經濟低迷,而中東歐相當于歐洲國家中的“新興經濟體”,正處于上升階段,對中國意味著大量的機遇,雙方加強合作正當其時。具體說來,中東歐國家基礎設施相對落后,迫切需要擴大投資,推動經濟增長,而中國在資金、技術、能源及人才儲備等方面具有競爭優勢,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應用技術。
中東歐地處歐洲的東部,相對西歐來說更靠近亞洲,但同時又是歐洲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克強總理與16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其中有11個國家已經加入歐盟,因此雙方的高層會晤不僅能進一步擴大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之間的互信合作,也為中國與整個歐盟之間的戰略伙伴關系拓展嶄新的發展空間,為中歐關系和推進歐洲一體化進程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服務熱線:
李生13534162402
Girder 13534002178
公司傳真:
0755-28103707
電子郵箱:
xinyatai8888@126.com
Hejianliang007@163.com
公司地址:
深圳市龍華新區大浪街道和平西路
龍軍工業區14棟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