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剝皮機中國制造 就沒有全球創造
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剝皮機告中著重指出:“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支持企業打造自主品牌和國際營銷網絡,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提升中國制造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鼓勵通信、鐵路、電站等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讓中國裝備享譽全球?!?/p>
此言一出,整個中國裝備制造業為之沸騰,更給近兩年來陷入產能過剩尷尬境地的工程機械產業注入了巨大信心。全國人大代表、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認為,隨著政策的投入和行業波動期的結束,中國裝備制造業走出寒冬、迎來復蘇指日可待。
詹純新所在的中聯重科,多年來一直肩負“不是在中國爭地位,而是為中國爭地位”的“國家隊使命”,從一個內陸小公司成長為國際工程機械領先企業,由科技含量不高的“中國制造”走向高技術、高品質的“中國智造”。
盡管已穩坐中國工程機械領軍人的寶座,中聯人卻從不固步自封,而是放眼于整個大裝備制造行業,以更強烈的使命感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詹純新鏗鏘發聲:“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大產業,要用市場推動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敝袊b備制造業整體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爬“坡”過“坎”
打通縱橫產業鏈
裝備制造業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家是否強盛。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裝備制造業取得了驕人業績:總產值連續五年位居世界第一;汽車、發電設備、機床、船舶、收獲機械及拖拉機等主要裝備產品產量位居世界首位;蛟龍潛海、嫦娥登月以及迅猛發展的高鐵,標志著我國高端裝備自主創新能力質的飛躍;以中聯、徐工、濰柴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掀起海外并購熱潮,引領我國裝備制造業產品技術市場品牌全面升級。
但是,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國制造”,長期被認為是品質低下、價格低廉、勞動密集、科技含量不高的代名詞。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更是直言:“我們現在裝備制造業這些年確實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從規模上來說我們已經是一個裝備業的大國了,但是總體上來看,還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p>
作為裝備制造業的杰出代表,詹純新結合中聯重科的實踐經驗表示,目前中國裝備制造業主要面臨“產業鏈縱向發展不均衡”和“產業鏈橫向資源不共享”兩大難題,這也制約了產業向高端轉型升級。
“面臨轉型升級,裝備制造業要爬全球價值鏈高端的這個"坡",過核心技術的這道"坎"。但我們在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都遇到了一些問題?!闭布冃聫摹爱a業鏈縱向發展”的緯度分析了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現狀。他認為,雖然我國的裝備制造業已經誕生了一批規模上千億元,在全球有品牌、有地位、有話語權的龍頭企業,但為之配套的企業大多還是創業型、中小型企業,它們處于產業鏈底部,規模較小、技術較弱、裝備較差、沒有能力自我升級、難以支撐產業向高端突破;為主機配套的擁有關鍵技術的核心零部件,占有高附加值,但大多數卻要從歐美企業采購,成為了制約產業向高端升級的瓶頸。
“以工程機械為例,3家中國企業已進入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前十。但為之配套的國內企業數以千計,高端的液壓件、密封件、傳動件、發動機等關鍵零部件還大多依賴進口?!闭布冃抡f,“要實現產業升級,就必須在產業鏈上實現均衡發展。一方面要對中小配套企業的能力進行提升,重點培育一批強、精、專的中小企業;另一方面要對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進行有效投入,填補產業鏈上的空白?!?/p>
在“產業鏈橫向發展”的緯度上,資源無法共享也是制約產業升級步伐的重要因素。詹純新舉例說:“比如,我們的航天工業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但我們的農業機械在深翻、收割等方面與世界高端農業機械卻還存在一定差距?!?/p>
詹純新認為這種問題的出現是因為缺乏對共性技術的聯合研發和成果共享。他分析說,“對大裝備制造業來說,材料、機械、電氣、液壓等學科都屬于行業共性技術。"行不同,理同",對這些共性技術進行基礎研究與延伸開發,能夠使大裝備制造的各分支行業共同受益?!?/p>
市場推動 做世界級裝備制造企業
針對上述問題,詹純新針對性地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國家以入股的方式,以市場原則,和企業共同投入組建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的股份公司,在縱向上補齊產業鏈短板;二是對于大裝備制造業成果共創共享的問題,建議國家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支持合適的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組建跨行業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聯盟,從橫向打通產業鏈,加快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裝備制造業的產業鏈長,資金需求量大,如果政府完全無為地依靠市場自動調節來發展裝備制造業,在中國這樣的產業發展環境下,最終可能會出現市場調節失靈,裝備制造業產業陷入惡性競爭的結果。相反,如果政府一味地干預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依靠政府手段宏觀操控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就會出現寡頭壟斷,資源配置率低下的結果。
因此,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管理部門應該在無為中實現有為。就是要利用市場的手段、市場的思路來指導產業的發展。
事實上,中聯重科一直以市場原則,致力于帶動產業鏈的共生共贏。
一方面,中聯重科將進一步優化外包外協模式,加強與上游配套、物流等合作方在技術攻關、海外拓展等方面的戰略合作,加快各配套廠商與公司國際化發展的步伐;另一方面,中聯重科還在質量管理輸出、先進生產模式指導等多個層面與配套企業展開戰略合作,提高配套企業內生增長力,并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實力的戰略合作伙伴。
目前在中聯重科周邊已形成了上百家極具活力的中小配套企業群,為中聯重科做配套的企業已達千家,金額數以百億計??梢哉f,中聯重科高速成長,充分帶動了湖南工程機械領域的產業集聚,同時帶動了相關配套產業的規?;l展。而進一步提高產業的聚合度,利用科技創新提高配套產業水平,拉長產業鏈,帶動中小配套企業的發展是中聯重科的重要目標。
以寧鄉工業園為例在中聯重科周圍就集聚了30多家配套企業中聯每年加強科研投入加強對關鍵零部件的科研攻關,同時與入股配套企業和成立合資公司等多種方式參與新零部件的生產。作為龍頭的中聯重科還主動向配套企業輸出管理和智慧實現龍頭與龍套的共舞。
在橫向產業鏈成果共創共享上,中聯重科也有自己獨特的經驗。
在中聯重科,有一支定位清晰的特種研究力量,獨立于產品開發團隊之外。這支隊伍由數百名專注于技術的博士、碩士組成,承擔著前沿技術研究、基礎共性技術研究任務。通過大量的研究與實驗驗證,他們陸續掌握了一大批行業尖端技術。
以在工程機械中應用廣泛的高強鋼為例,國內沒有高強鋼桁架結構的設計標準,國外又對相關技術保密,以致我國設計出的臂架比國外的重量大、起重性能低。中聯重科經過共性技術攻關,攻克了高強鋼桁架結構穩定性計算的難題,填補了國內空白,為公司履帶起重機、塔機等產品向大噸位、高品質方向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中聯重科還緊貼國家戰略,不斷創新發展。詹純新介紹,從“流動式起重機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到“國家混凝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前,覆蓋了先進及關鍵技術研究、重大裝備研制與驗證等創新模塊的工程機械領域國家級創新平臺齊聚中聯重科,將引領行業技術進步和結構升級調整。
面對工程機械產能過剩的困擾,中聯重科進行多元化戰略轉型,從重點發展工程機械板塊,轉型為工程機械板塊、農業機械板塊、環衛板塊、重卡板塊和金融板塊五大板塊齊頭并進。目前,中聯重科麓谷第二工業園已運營投產,將成為國內最大、最先進的環衛、環保設備研發、生產基地。同時,中聯重科將觸手伸到全國農業機械化綜合示范基地試驗區重慶,打造百億農業裝備產業集群。五大板塊齊頭并進已初具雛形。
詹純新表示,目前宏觀形勢雖然還將低位運行,但離復蘇已經為時不遠。他判斷未來中國經濟將維持8%—10%的增速,“不過,中國的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將是一個長期課題,將為工程機械提供新的市場空間?!?/p>
2014年,中聯重科將加速轉型升級,依托在工程機械板塊形成的優勢,進一步拉開五大板塊的戰略布局,消化產能過剩,逐步實現在裝備制造領域跨界發展。
本文網址:http://www.2008tnjj.com/news/235.html
關鍵詞:立式加工中心,高速鉆孔攻牙加工中心,剝皮機
下一篇:轉型升級高速鉆孔攻牙加工中心和結構調整是未來中國制造業主旋律